也不能忽略了个别特例。只南宋一朝,前有披挂上阵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梁红玉,后有一代婉约词人李清照,这些女子个个受宋朝百姓爱戴称赞,那么现下,为什么就不能再有王道一呢?
小小的讲坛被朝廷扩建成了颇具规模的书院,管理起来就更需条理了,王道一虽不贪图钱财,但管理书院总是要经费的,况且她也不能白白付出劳动,让学生都觉得知识是可以不劳而获的吧。所以但凡讲学授课,从孔子到朱熹,古今圣贤都没有不收束脩(学费)的道理。
王道一收束脩的方式也很柔性。大体全凭学生自觉,自觉家境殷实一点的学子,就多交点,交一金;家境一般的,便少交点,交一两便可;实在是很贫苦的,就只交一个铜板也行,意思一下得了。她的原则是,束脩多寡都没关系,只要是来认真求学的,她都不会难为人家。
如此又过两年,桃源书院里的学生已达三千之数,天下学子蜂拥而至,络绎不绝,王道一的学问竟逐渐自成一门显学。当其时,学子们都以能自称一句“曾受教道一先生门下”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