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远东舰队舰艇的活动都是公开而明朗化的。
1910年10月21日,从旅顺海军基地出发的4个每个由3艘“蛟龙”级潜艇组成的编队正分别在大清帝国黄海、东海海域执行例行巡逻任务,下午13时34分,303编队中的hq011号潜艇的搜索雷达在山东半岛东南3百多公里的海面上发现了一支船队,随即下潜到潜望镜深度,抵近侦察,确认是德国远东舰队的“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以及1艘负责燃料补给的运煤船,立即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通知了在附近海域的301编队,两个编队的6艘潜艇全部下潜到潜望镜深度,机动占据有利阵位,展开战术队形,做好了攻击准备。
14时04分,德舰编队驶入攻击范围。
14时14分,6艘“蛟龙”级潜艇在潜望镜深度实施了一次隐蔽的鱼雷齐射,36枚“鱼叉”鱼雷在海面下3米深处以40节的高速分别从不同方向组成一个攻击扇面扑向目标。
14时17分34秒,第一声爆炸被301编队的hq017号潜艇的声纳捕捉到,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第十三声,总共有13枚鱼雷击中目标,攻击成功!
做为德国远东舰队旗舰的“沙恩霍斯特”号得到北宁海军的“重点照顾”,共被击中8枚鱼雷,连续的剧烈爆炸让这艘万吨级巨舰立刻断为两截,5分钟内就带着它的7百多名舰员一同沉入了海底。
而“格奈森诺”号稍好,只被3枚鱼雷击中,虽不至于立即沉没,但燃起熊熊大火,根本无法扑灭,接下来的结果肯定就是引爆一炮未发的本舰弹药满满的弹药库了,毁灭性的爆炸将会随时发生,也许是几分钟,也许是十几分钟。
随行的那艘运煤船被2枚鱼雷击中,在“沙恩霍斯特”号沉没十几分钟后也沉入了海底。但就是这短短的十几分钟时间却为两舰上幸存的德国舰员和船员们提供了宝贵的逃生机会,失魂落魄的德国舰员和船员们纷纷爬上救生艇或是穿上救生衣、套上救生圈扑向大海的怀抱。
6艘“蛟龙”级潜艇上浮到海面,丢下6只满载食物、药品和饮用水的充气救生筏后排成一字纵队撤离了战场。在他们身后,熊熊燃烧的“格奈森诺”号喷射出的黑色烟柱逐渐变远、变细,而山崩地裂般的爆炸声却接二连三地追了上来…
&ems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