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
“韩王!为了大齐江山社稷、长治久安,请速速处决江熙,清君侧、定军心!”
……
这是兵变?他成杨玉环了?
“哈哈哈哈……”江熙忽然笑起来,声音里带着几分为了掩饰恐惧而作出的稳操胜券的邪气,“你们造反呐?我奉皇命出征乌须州,实打实洒热血抛头颅才打了一场胜战,陛下还未论功行赏,你们就上赶着给陛下制造一个卸磨杀驴的昏君名头!余烨,你欺君呐!”
余烨声如洪钟:“我们先是百姓的将士,才是陛下的将士!杀你亦是为百姓而杀,而非为陛下而杀!落下什么骂名我来担着,怪不到陛下头上!”
不得不说余烨驳得漂亮。
“这么说你还讲大义?”江熙讽刺,“陛下要你们攻取东凉城池,乃关乎国运之大事,你们却因为我而懈战,犹如儿戏。明明两码事,明明可战后再与我论罪,你们偏在战时扯作一谈,以罢战要挟韩王、要挟陛下。难道说二十万兵马苦训十余年,跋山涉水来到异国他乡,就是为了取我性命?耽误了军机要务,是谁的责任!将军直指我犯了兵家大罪,那将军此刻算什么,轻重不分,以下犯上!安敢说为百姓为陛下!”
余烨:“因为杀你可振士气!”
跟武将舌战,读书人占有先天优势,转守为攻游刃有余,可奈何武将大多不擅辩论,以至于“文斗”时常常问东答西,鸡同鸭讲,有来无回。什么语言陷阱、指桑骂槐、激将之法很难在武将面前生效,因为他们的思维不存在这些逻辑,反而不会陷入其中。江熙用再猛的力进攻都像一拳打在棉花上,令他哑口无言。
就像刚才他指控余烨本末倒置,余烨偏答“杀你爽”,上哪说理去。
林三爷站出来,有条不紊道:“虽然振奋了二十万将士士气,却寒了南方千万百姓的心。立国之本不只有军事,更有政法。整个南方陷入水深火热时,是江熙亲到韶州体察百姓疾苦,而作仕法,铲奸除恶,造福百姓。你们要杀他,南方百姓必不答应,非我夸大其词,军中若有来自南方的将士,可证我此言不虚,其次,若激怒古镜兵戈相向,陛下那头如何交代!”
这下换成余烨有口难辩。
&e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