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练盐,加上以每天100文钱的待遇招募了大量的工人,结果复工之后的第一天就出产了200多担盐,其后几天更是一度突破350担的产量,最后稳定在了日产300担上下,加上县内其余各处的产量,几日县内便生产了近百吨食盐之多,运抵鄂中各县之后纷纷遭遇百姓抢购,令之前从他手中购买去了一些矿井的盐商大赚了一笔,受此刺激之后,又有不少德安府内的商贾涌至应城,即便他稍微提高了一些价格之后,短短三日之内还是又有四十多处矿井被卖了出去,估计再过一段时间,县内的产盐量还能再提一些。
因为出卖矿井还引起了张梅生等人的不理解,不过李汉倒是没多与他们解释,这事也解释不清楚,他总不能去告诉他们,这应城真正的宝贝并不是这些贫盐矿井而是县内他命人圈下之后归入自己名下的数块荒凉之地,便是他真告诉了他们这地下几百米处埋藏了数百亿吨的优质岩盐,以后世十几亿的人口一年七八百万吨的食盐消耗也可支撑四千年之久(吐槽一句,对于国内前段时间的盐荒真不理解,国家年产盐量是消耗的2倍还多,甚至各地储备足够多支撑三个月左右,可怜我国民一经专家忽悠,白白浪费了大量的银子去购买天价盐,既可怜又可悲,当时我们这边的盐价最高飙升到了18块钱……2000%以上的暴利……),所以对于手上的这些膏矿、盐井他都不甚看重,还不如尽快出手卖去,借洋人之手购入西方的先进钻机等机械、尽快开采他所占去的富盐矿来的更好一些。
不过,因为这一番动作太大,结果不仅旁边因为他的‘不听话’而变得不耐的‘副都督’注意到了他,武昌甚至专门发出了一封电报询问其事,然后一天之内连下四道命令命其尽快运盐南下自鄂东地区,可见鄂东地区对盐之需,不过这些都被他暂时压了下来。
鄂中军政府组建迫在眉睫,不提他并不相熟的刘英这段时间都对他指手画脚,甚至武昌军政府最近对待他的口气也越发的强硬了起来。
因为前期准备充足,这几日革命军竟将来袭之军阻于三镇之外,甚至几度击溃北洋精锐,也难怪底气充足了许多的军政府会如此做派,李汉心中明白,以军政府历史上的表现来看,一旦解除了清军之围,下一步恐怕就要轮到他这个冒然误入又不甚听从管教的半路出家的革命者遭殃了!
这几日李东来多番打探之后,倒是搞到了那京山刘英的详细情报,原来这位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