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提出的所有‘大逆不道’的条件!至于另一位被他成就的人物,那便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东北王——张作霖’,他在蓝天蔚后来指挥的奉天起义之中果断告密,结果导致奉天起义失败,他本人被总督赵尔巽逐出奉天。反倒是张作霖因平乱有功,得了总督赵尔巽的赏识,日后节节高升,最后成就了一代东北王!
李汉之所以对于‘滦州兵谏’这件事情知之甚详,完全是因为他的父亲,那位研究了大半辈子近代史的教授曾经有段时间已经跟他的那些学术界的朋友、甚至学生在家里争论有关‘滦州兵谏’的历史影响、成败得失,甚至几次争得面红耳赤,差点没因为观点的不同跟一位相交多年的至交闹成绝交,因此方才对此堪称知之甚详。
后世的国人绝对称得上是世上最脆弱的民族、没有之一。
因为近代史的不堪入目、以及现代科技、经济的落后,造就了这个民族后来的几代人扭曲之性格!纵观后世完全可以将国人划分为三类,即盲目自大,揪着一点西方已经更新了几代的技术也敢放狂言技术领先,张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闭嘴五千年璀璨历史……当真狂妄自大、不知所谓、更不愿自己睁眼去看世界;更有自信严重缺失者,盲目推崇国外一切,恨不得染了头发、换了肤色,脑中只有西方圆圆的洋月亮,看不到自家的美;再不就是茫然自若,不管不顾一切,活着只为吃喝、只求活着之流,仿佛整个国家的未来、有未有未来都与他无关一般!
这股不正之风蔓延全国,将一个拥有十数亿人口的大国全部囊入了其中,不止政客、富翁、白领、工人、农民,甚至老者、女人、年轻人、小孩,以及学术界都被这两股歪风吹得扭曲看不到原来的历史!
关于这一场‘滦州兵谏’,后世的学术界有一种令李汉跟他家老爷子嗤之以鼻的说法,只是没想到从04年到11年,几年间的辩论竟然令这种否认历史的说辞成了社会学术的主流,即当年的‘滦州兵谏’朝廷如能对张绍曾等人建议给予肯定答复,相信由湖北新军引发的大革命完全可至此结束。张绍曾的奏折特别是十二条政纲,除了个别条款还有商量余地,其基本精神就是要建立一个现代国家,其政体就是中国人多年来期待的虚君立宪,朝廷如果能够对张绍曾等人的这些建议给予肯定的答复,那么清廷能从此走上‘君主立宪’之路,依托着近代三十年的洋务运动打下的家底,清廷完全可以避免后世持续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