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个半镇的新军的那个半个。
第十七镇经历了数次的重新编练,人员不断的裁撤和增添,所以里面混入了大量的同盟会的成员和四川哥老会的成员。但是就是这样一支有着非常好的起义基础的新军,在辛亥革命前后,非但没有起来反清,反而服从清政府的命令镇压了四川的保路运动和后来的四川各处起义。它是辛亥革命时期除了袁世凯的北洋军之外唯一的一支没有起来革命或者保持中立的新式陆军。而且,在民国初年,这支队伍迅速的分裂了,后来成了民国历史上四川军阀混战的主力。
当然,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四川保路运动之后,仍旧控制着成都的赵尔丰在收缴了第十七镇三十三协士兵的武器之后,并将其调出了成都城中,立刻着手清理第十七镇内的有革命倾向以及跟四川哥老会走近的士兵,结果绝大部分混入新军之中的四川同盟会跟哥老会的成员都被清理出了新军,留下了一直比较纯洁的部队,交给他的心腹朱庆阑严加看守。也是因为他的这些动作,到了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之后,第十七镇之中,已经没有了多少的倾向革命的士兵了。才没有导致第十七镇如全国各省的其他新军一般,加入革命阵营之中!
此时的成都新军之中也是暗流涌动,不少的低级军官和士兵们悄悄的串联起来。本来,自从武昌起义后,全国各地的新军起义蓬勃发展,四川总督赵尔丰为了防止意外,把十七镇都调出了成都城,调集各处的巡防军进入成都守备。而且赵尔丰挪用了第十七镇的军饷充作了巡防军的的赏赐。对于赵尔丰的不信任,整个十七镇上下都是一片愤怒,但是却又无能为力。不过,自从重庆光复传到成都之后,第十七镇的军官士兵的心思又开始活泛起来,这些天不少的士兵、军官不停的秘密集会,收集子弹,一些高级军官们虽然也察觉到了他们的这些活动,但是却睁一眼闭一眼,有的,干脆是脱掉了军装,带着亲兵跑回城里的家中装病去了。
后来.经立宪派出面跟赵尔丰协议之后,几方势力博弈之下终于诞生了‘大汉四川军政府’,分别举立宪派的蒲殿俊、跟赵尔丰的心腹朱庆澜为军政府正副都督,也是因为如此,第十七镇中残余的一些革命党势力才没来得及鼓动十七镇士兵哗变。但不久,以周骏为首的川籍将领以讨要军饷为理由,鼓动地方军队发动兵变,朱庆澜与客籍将领被迫离开四川。值得一提的是,这周骏不是旁人,正是尹昌衡的心腹将领之一。尹昌衡在自己被推举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