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俞沅认为可以一试,李萤心也十分期待。
另一首叫《神游》,和前一首像也不像,像的部分除了都取材于本地传统民俗,歌曲结构也有些类似,按俞沅的话来说,虽然换了个和弦,旋律走向也完全不一致,但前半部分同样起始于热热闹闹的庙会,逐渐变成哀戚的挽歌。
只是《神游》前半段的热闹和《神意》那种“你们走开别挡着我给神佛上香啊哈哈哈我抢到了头柱香要发财啦”的病态不同,《神游》的热闹更像一个稚子初次见到节日游神,眼前是一个全新且缤纷的世界,熠熠生辉的烛焰和燃香的气味都让他满心欢喜。
后半的哀歌也全无阴森诡谲之感,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哀伤,竹笛和吉他的搭配相得益彰,让这样的哀思越发悠远。
李萤心写完了歌词给俞沅看,给他讲这就是一首没什么特别含义,像寓言故事似的叙事歌而已。
大体上是说,有个人幼时在游神队伍里见到了显圣的神明。那神明和他所知道的其他神都不同,并不庄严肃穆,是少年的模样,巧笑倩兮。少年神明在那一夜带着尚是孩子的主人公上天入地,领略了无数凡间无有的风光。
天亮以后庙会里通明的灯火被白日蚕食,少年的神明也慢慢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