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懂,但是朴素地觉得县里面的学校会比较好,我们就搬过去了,只有放寒暑假的时候会回来……然后我学钢琴也是那时候学的,我说想学这个,老人家也没什么意见就让我去学了。”
以前俞沅就听李萤心说过他家里的事,他口中的阿公阿嬷实际上是外公外婆,他还说过他其实是跟阿嬷姓的,因为阿嬷觉得“你爸你妈都不像人,抛家弃子,你不要跟他们姓”,阿公据理力争“那跟我姓”,阿嬷说“跟你姓不就是跟你女儿姓,不要”。
说是这样说,阿嬷临走前——李萤心的妈妈——也是阿嬷的女儿回来陪护,阿嬷其实也对女儿说:“一码归一码,丢下孩子就跑没有责任心,但我知道你有你的苦,遇人不淑搭上青春,阿妈是心疼的,也不想让孩子绑住你。心心在我们这里长得很好,以后也能自己独立生活,你们各人过好各人的就行了,当普通亲戚走动,不要互相纠缠,有钱给他多打点。”
当时说起这事,似乎是李萤心在解释自己为什么经常花钱不眨眼地买琴,他说因为他爸他妈都会给他打很多钱。
李萤心从来没对他爸妈做出过什么评价,只是提到的时候会说一句人总是很复杂的,然后就接受了一切。
他好像总是能很坦然地接受一切。
俞沅把口袋里李萤心的手握得更紧了些,一路走李萤心一路给俞沅讲解:讲他们这边喜欢用红砖,但还有些更靠海的村子用生蚝的壳搭房子,还把小贝壳贴墙上;看见些不中不洋的小楼,李萤心说那个叫番仔楼,以前的人下南洋讨生活,赚到钱了荣归故里就会起这种中西合璧的房子,屋檐下的小鱼叫滴水兽,是用来排雨水的……
他们走到一个大概可以称之为广场的地方,除了零星有一两个人骑单车从这里路过,完全没人待在这儿。广场的一头是一座宫庙和一座祠堂,另一头是一个戏台。李萤心带着俞沅进去拜拜,再出来的时候说:“我小时候就在这里看戏的,大人从家里搬长凳坐在后面看,小孩子就在前面跑来跑去……其实戏是演给祖先或者庙里的神明看的,我们只是沾光跟着看看。”
俞沅想象一个豆丁大小的李萤心扒在戏台前,看不懂台上在演什么但是非常捧场地胡乱喝彩。对比自己乏善可陈的童年,他说:“我小时候的生活都挺乏味的,就是一直待在房间里写作业,写完作业就看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