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
“那个容易。”吴可问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回答:“体育局的古局长会专门给武校长打电话,租用你们学校的场地进行短跑集训,我那些队员们可以住在学校内部的培训中心,你们两个也可以搬过来一起住,论条件比学生宿舍强多了。”
刘润新和白向东连连摆手,“那倒不用了,我们住的地方离学校不远,不会耽误训练。既然如此,我也同意了。”
…………
为了使东海径赛项目实现省领导要求的三年大跨越,短跑集训队一路绿灯,包括东海大学在内的许多单位和部门都进行了积极的配合,仅用了三天时间,短跑集训队的基地就从原来的省体工队训练场迁至东海大学体育系。大操场上也安装了专业的起跑器和电子计分装置,吴可问带来的装备也比较先进,可以通过录相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逐帧的分析。史教练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吴可问的助手,辅助吴可问进行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每天清晨进行一组5000米跑;每天上午例行的有蛙跳100次,举杠铃100次,俯卧撑200次,然后继续进行一组5000米跑。以上体能训练仅仅是为了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真正的短跑训练是重点,由吴可问亲自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抠,从反应能力到协调能力,根据不同队员的特点采用不用的训练方法。
起初几天,刘润新根本就没有在意这些体能训练,在他看来这些训练都是小case,虽然难免有些累乏,但是相对其它队友,还是很轻松完成了每一个训练科目。一个星期后,每名队员在现有训练基础上,每条腿增加5公斤的负重,刘润新真正体验到了自己的极限,和其它队员一样也是不可避免产生了懈怠情绪,大家都认为这么做没有意义,短跑运动员就是十来秒的事儿,有爆发力就可以了。
与队员们一起进行训练的吴可问二话不说,把自己裤腿里的负重解下来,原来一直以来吴可问自己每条腿上面都有20公斤的负重。大家象看一个怪物一样看着吴教练。
吴可问耐心地说:“前段时间在体工队进行训练时,我对大家要求确实不够严格,我自己做的也不够,我搞了一辈子短跑,各种训练方法我都学习过,也实践过。最终发现,方法都是次要的,关键还是运动员的个人素质。没有见识刘润新的百米跑之前,我认为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