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想法,只是这样的人物未必会让他如愿,不过总要试试才好。
随风的办事效率一向高,没几日就回来复命了。
“那徐小郎君如何?”
徐京墨在金陵颇有名气,三岁启蒙,早慧之名一直被人所津津乐道。七岁参加县试夺得案首,同年又考府试,依旧是案首,七岁稚龄已经是童生了,若无意外今年应该会参加院试。
南宫君烨见他的第一印象是极好的,不然也不会动了心思,这少年郎不仅长得好,才学也是极其出众的。金陵府城的学子颇多,想在此处拔的头筹是很不容易的。
“可知这徐小郎君为何与宣平侯断亲?”
“坊间都说是因为宣平侯休妻,但是不仅于此,那宣平侯与金家女子有染,二人育有一子,甚至比徐小郎君大了一岁。徐小郎君是个孝顺的人,随母亲离开侯府后,自己会去书坊去抄书,多少也有些进项。”
那金家女生的庶子如今摇身一变,倒成了侯府嫡子了。这金家好歹也是金陵的世家之一,断不可能让自家嫡女与人做妾,初时怕是想母凭子贵,要个平妻的身份,但是徐娘子怎么可能同意。后来,徐家出事,宣平侯生怕牵连到自己,就借故休妻,而后娶了这金家女为继妻。
宣平侯这般作风,也忒上不了台面。空有一个侯爵,日后能不能保住都是个问题。
南宫君烨对徐小郎君更满意了,他可不喜欢那种不通庶务的人,自诩读书人,其实除了读书一无是处。自视清高的人,总会有些莫名其妙的自尊心,这样人说不得什么时候就会在背后捅出些篓子。
“那徐家娘子的情况可有打听到?”
徐家娘子嫁到宣平侯府后,深入简出,但是为人乐善好施,颇有美名。这次带着儿子离开侯府,也没有去寻求谁家的帮扶。
彭都督家里似乎派人去探望过,但是这事做的很隐秘,随风也拿不准这是真是假。
“那徐小郎君如今在哪处读书,这束脩几何?”
“徐小郎君在宣平侯府时是单独请的夫子,眼下是在府学读书。谢院长惜才,免了他的束脩,但是要求他旬考不能落在十名以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