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就一直耽误了下去,等到齐承帝继位,直接拍板立贤,这才能继续往下编下去。
《礼乐大典》其实就是礼乐制度的一部总述,吸取各朝的礼乐制,再根据本朝的一些情况加以修正,本质还是为了维护宗法制度,以及君权、族权、夫权。
《荀子礼论篇》中说过,“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这算是封建社会秩序的诠释之一,由此礼乐制度,才会有对天地的祭祀、对先祖的祭奠、对君师的尊重。
君王为了加强君权,便逐渐将其衍生为以天、地、君、亲、师作为礼拜的主要对象,形成了现在的社会秩序。秩序并非空口说说即可,而要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体现出来,这样才让人有更深刻的认知。
徐京墨要编纂的部分是太子的礼制,太子大概是天下最难得位置,看起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上可能只是如履薄冰。尤其是在皇帝逐渐年迈后,看着壮年的好大儿,能不担心自己手中的权利吗?
太子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但凡老皇帝出点意外,那继位的就是太子了,当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储君难道不想直接称帝,手掌大权吗。如此一来,老皇帝担心的可能就不止手中的权柄,更有自己的身家性命。
皇家是这个世上最无情的家族。
太子的礼制,一直被许多人所推拒,因为这中间有个度的问题,过了会让皇帝新生不喜,不足会让太子不喜,若是太子继位,那这编纂之人恐怕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
白大人将这部分交给徐京墨并非是刁难,而是因为他恰好是这《礼乐大典》的新任总裁,比起翰林院里的老油子,他更喜欢年轻、务实、有想法的新人。
徐京墨在最后阶段参与进来,不久以后就算是有了成果,此为功绩;但是因为这差事很多人不愿意干,所以其他人也不会因为这个差事对徐京墨心有不满,说不定还会有些同情他。
白大人这番心思并未对旁人提及,不过徐京墨是明白的,官场新丁唯有勤勉工作才能报答上官一二。
如今陛下正值壮年,不会急着立储的,而且现在的皇子们最大的不过二十来岁,小的甚至只有一岁。既然是立贤,自然要等皇子们长成以后,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