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有点过了,女儿这么说,她也就顺着应下,“那就一日三餐?”
“就一日三餐。”
小时谦对于突然少了两顿点心的事情接受的很快,因为以前也没有,母亲说他要控制饮食,他就乖乖听话。
日子一晃而过,转眼就到了县试,南宫云辞亲自送儿子去考场。她看着他小小的身躯背着大大的书篓走进考院,那背影就好像二十多年前的徐京墨。
等小时谦考完回来,也没人问他考得怎么样,都是担心天气太冷他着凉。要他说,县试最难的不是卷子,而是考完以后的姜汤。
年仅七岁的南宫时谦一口气考完了府试,且两场都是案首。不少人都在猜测,他能拿到小三元吗?徐京墨惊才艳艳,但是考运不佳,总是与第一擦肩而过,他的儿子会补上曾经的遗憾吗。
“我想爹了。”他考了第一也不开心,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外面递来了许多帖子,不过南宫云辞都帮他推掉了,多事之秋何必再生枝节。“八月考完院试,等你爹的信再说好不好?”
小时谦从来不是个胡搅蛮缠的孩子,他其实感觉的到家里的气氛有些不对,但是他知道他还没长大,所以有事情也不会告诉他。“好,我去给爹写信,告诉他我考了第一!”
“你要是院试第一,可就比他还厉害了。”南宫云辞对儿子考试的名次压根儿不在意,这么说不过为了让他开心一点。
收到儿子来信的徐京墨没有被不下去的失落,只有“我家有子初长成”的欣慰。
“爷,小少爷真棒,咱们府上要庆贺一下吗?”
“等院试以后吧,眼下不过是个童生,免得别人说我们张狂。”送走了妻儿,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府衙里。
渔阳免税的最后一年,依旧是丰收年。渔阳通往府城、西凉的官道也都修的差不多了,比起过去,渔阳的外来人口显著增多,人来人往就是衣食住行,好多本地的百姓就是摆个小食摊都赚了不少的钱。
徐京墨是个奉行眼见为实的官员,他经常带着观言走在大街小巷甚至是田间地头,久而久之老百姓都认得他了。六年时间让渔阳发生了翻天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