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这些米粮就算没人认领,就算最后归康安府所有,又与百姓有什么关系?
百姓们“吃饱穿暖”的愿望,总是很难实现,这么多年了,一向如此;这年能实现吗?谁知道!
这份告示引起的波澜不在百姓,而在米商以及官商勾结的官员,还有许多官员家眷参与其内,甚至包括了一部分皇亲国戚。
……
而刑部尚书梅敬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仵作查验需要至亲同意。
而大郸“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以往只有凶杀或死因不明等情形,仵作才有机会验尸,而现在,需要验尸的秦王殿下。
梅敬竹年轻时,耿直果敢,得罪了不少人,经过三次降罪外放又三次被提拔回国都城,直至告老居家,都觉得自己没错。
但经过魏国公的劝说和飞来医馆目睹的一切,梅敬竹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医护们为了能让病人配合听话,各种“善意的谎言”张嘴就来。
谎是说了不少,效果也很不明,治疗目的达大了,医患关系缓和了,皆大欢喜。
所以,梅敬竹从“脚气病”生死大关走了一趟,愉快地把这烦人的事情带回文德殿。
“禀齐王殿下,秦王殿下死得蹊跷,若要寻找确实的病因,需要仵作验尸,而验尸需要至亲同意,更何况秦王身体金贵,等闲不能动刀,请殿下定夺。”
“不仅如此,就连陛下与慧妃的死因也有蹊跷,要不要查?合起来还是分开查?能不能验尸?”
短短两句话,把文德殿的几个人轰得脑瓜子嗡嗡的。
慧妃已经去世十年之久,开棺验尸?
陛下与秦王虽然还未入棺,但是……
一向泰然自若的齐王,第一次有些慌乱地看向郑国公和魏国公,这可怎么办?
郑国公和魏国公也懵了,啊这……
开棺验尸、仵作剖尸这两项不可能秘密进行,礼部官员必然像当初御史们那样死谏,在朝堂之上闹得不可开交。
&ems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