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 一名探路的捧日军来报:“城南、城东和城北各门外都有浓烟升起, 城内也有炊烟……”
郑院使吊到嗓子眼的心又放回胸膛,行医这么多年,他亲眼见过“十室九空”的惨烈瘟疫,城内有炊烟就还有人在,有人在就不会绝城。
“为何各城门外有浓烟?”
探路回禀:“郑院使,滑州连日大雨无法火化,今日放晴在火化。”
郑院使的眉头紧锁,可以闻到隐约的臭味儿,这么闷热潮湿的天气,病患尸体堆积五六日……根本不敢细想。
此外,滑州城近在眼前,可滑州地界非常大,横跨两百里, 下辖十四个县,这场疫病传播得多广,目前为止没有详细数据。
郑院使思来想去,看向杨功:“不知道,能不能麻烦捧日军一件事?”
“请说。”杨功回答得非常爽快。
“能不能派人去打探一下,滑州十四县里有多少出现疫病?哪里最先出现?比如高热不退,身上起红疹,腹泻便血……”
杨功随手指了一人:“小心些。”
“得令!”一名捧日军骑马急驰而去。
“郑院使,这么多药材和物资,打算放哪儿?”杨功知道这些马车牛车装了哪些物品,必须小心保管。
“先入城。”郑院使从背包里拿出口罩,准备分发。
正在这时,有人骑着马冲出城门,望着城门外的郑院使两眼放光,大老远就招呼:
“郑院使!”
郑院使和杨功好半晌才认出打招呼的二人,身着常服的李知州和刘医丞,两人蓬头垢面,活像在泥地里打了滚。
“郑院使,李知州。”
“郑院使,下官刘医丞。”
伤寒蔓延起来如同大火,郑院使和杨功都是务实又爽快的人,免去双方见面的寒暄与繁文褥节,跟着一起进城。
进城的路上,郑院使和杨功才明白,李知州和刘医丞这三日都带人在滑州城外的村镇和下辖县里忙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