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内的欧阳学院门前的广场上开辟了儿科门诊义诊。
一大早,儿科医生就从春季高发的结膜炎(红眼病)、扁体桃发炎、支气管炎、腹泻等常见病开始,很快就发现了伴随贫穷而生的疾病。
衣着单薄的孩童和母亲,以及陪伴的大人,手上的冻疮还没痊愈,又因为泡水发生溃烂。
营养不良的孩子一个接一个, 瘦得皮包骨的也不少。
可这些都不是医护们能解决的问题,只能把心疼和诧异抛在脑后,解决眼前的各种疾病。
飞来医馆的眼药水、退热药、口服药等等,都颠覆了滑州百姓对药的概念。带药回去,不论是病童家长还是医护,谁都不放心。
所以,儿科护士就按医嘱,结膜炎的滴好眼药水,扁桃体发炎、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鼻窦炎的肌肉注射或者口服抗生素,每个小病人都吃完药再回去。
晚上,各科医护们聚在一起,聊令人印象深刻的病人,最后就聊到了滑州城平民百姓的贫困,但又爱莫能助。
大家都知道滑州城的情况,社会制度与习俗不同,即使是邵院长也不能要求李知州给百姓分发米面粮油。
大家也清楚,李知州为了救治伤寒病患,连官粮都拿出来煮粥汤。
医护们有大厨随行,吃喝完全不受影响。
这种前提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力感,笼罩在每个医护心头。
直到消化科医护们从德县回来,还带回了各种食材。
于是,第二天晚上,回驿馆休息的医护们和邵院长坐在一起,一致同意用这批食材与粗粮、干果等搭配,做成营养相对全面的吃食。
这些吃食专门给城南悲田坊急需营养的产妇,和每天到欧阳书院看病的孩子们。
再结合现在越来越高的气温,这些吃食要方便携带、分发和储藏,并且不容易坏。
但是吧,医护们会吃不会做也没空做,邵院长打电话摇来了食堂大厨。
食堂大厨听完,又带上了长信宫的厨子们。
&ems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