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赴泗国都城,与贵国君‘促膝长谈’如何?”
殿外惊雷炸响,使臣踉跄后退时踩裂了琉璃地砖。
受到惊吓的使者被安顿在鸿胪寺。夜间,御书房内摇曳,昀佑将泗国国书放在案几上:“三年税供,五年通商,连战马都肯低价出让——”她指尖点着条约上泗君的朱印,“上月才撺掇楚国犯边,今日就送来这样的厚礼,这葫芦里也不知是什么药。”
景冥执起茶盏,氤氲水汽模糊了她眼底的锋芒:“方才宴席上,泗国典客郎连饮七盏'醉春风',却能将《容律·互市篇》倒背如流。“茶盖轻叩盏沿,发出清脆的声响,“这般人物甘当说客,所求恐怕不止通商。“
“所以,容国需要一柄能剖开阴谋的刀。”
铜漏滴答,昀佑忽想起风轻。“有一年冬天,”昀佑轻声道,“风轻仅凭名册的墨渍深浅,就揪出三个军队硕鼠。”
景冥挑眉:“就是那个戏耍楚国将军的中郎将?”
“正是。”昀佑从暗格取出一卷密档,“此人领兵能力一般,但心思细腻敏锐,对政局人心,绝非一般人可比。”
五更梆子骤然响起,景冥执朱笔在盟约添了批注:“准。擢风轻为中书令,总领六部。”笔锋突然顿住,“五年后这锋刃磨不利——”
“臣亲自去泗都讨这笔账。”
五年,足够一根铁砂竹长到参天。
——————
永昌三年,景奕、景然、景泰虽已伏诛,其党羽却如附骨之疽盘踞在盐铁漕运,不动声色的吸食容国气血。六部官员攀附着各自的主子,做正事的反而被压在了朝堂最底层。虽说景冥登基之初整治了一批官员,然而选派上任的人手如杯水车薪,让景冥独木难支。此时,从低阶士卒爬上来、没有任何势力背景的风轻如同一把斩乱麻的刀插到朝中官员之中。
“风中书请看,这是沧澜江上游新筑的堤坝。”工部侍郎正殷勤展开工图,那图上镶边的,竟是泗锦。
风轻指尖抚过“萧商监造”的印鉴,忽又将案卷拍在几上:“萧商大人上月奏报用石三万方,这账目上却多出两万方青条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