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意思地说道:“我推荐他们也是有私心的,毕竟盐铁塘修完,就用不了这么多人手,不能让他们失业。”见唐毅如此“坦诚”王忬是欣然同意,还准许唐毅协助卢镗一起挑选新兵。咱们的唐神童当然不会把心里话都说出来,要想做一个合格的权臣,没有军队支持是绝对不成的。别看只是一千多新兵,他们只要按照新式的训练方法,绝对能一鸣惊人。而且接下来的若干年,东南御倭寇,西北抗击鞑靼,正是武将建功立业的时候,大名鼎鼎的戚家军就是这时候崛起的。这些难民弟子司唐毅为救命恩人,忠心耿耿没有话说。不指望他们之中出现戚继光那样的天才名将,十年二十年之后,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坐到参将,游击,千总,把总,也是一股极其强悍,可以依靠的力量。枪杆子出政权,虽然还没到可以造反的末世,但搞点兵谏还是可以的!看唐毅想得出神,唐顺之踢了他一脚。“又想什么坏事?”“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唐毅气呼呼说道:“荆川先生,晚生鞍前马后,不辞劳苦,好不容易把织造局扳倒了,把天大的案子掀开了,您可不能拿老眼光看人。”“算你有功,朝廷也该把东南的乱象清理清理了!”唐顺之满怀信心,和唐毅早出晚归,刻苦训练新兵,一转眼,大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朝廷总算是传来了消息。不过这个消息让大家失望,非常失望!嘉靖首先褒奖王忬做得很不错,升任他为右副都御使,兵部右侍郎,总督闽浙军务。从提督变成了总督,貌似升官了,可是原本兼管的苏州和松江两府不经意间消失了。同时嘉靖采纳严嵩谏言,派遣通政使赵文华担任钦差,专职查案。唐毅从锦衣卫手里弄到了一份赵文华的详细档案,咬牙切齿地研究。“别浪费功夫了,姓赵的和我是同一科的!”“哟,这么说先生很了解他?”唐毅来了兴趣,他虽然知道历史,也仅仅是一些有名的人物,赵文华最多就是个模糊的印象而已,甚至连哪边的都分不清。“唉,我是了解他,可是越了解就越觉得不认识他了。”唐顺之长叹一声:“当初赵文华中进士之后,被授予刑部主事,做事认真,是难得的干吏,后来得罪上官,被贬为东平州同知,那时候我回家闭门读书,等我再听到他的消息,赵文华已经拜严嵩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