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赤色党来说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对其心理上的依赖自然就随之降低,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整风运动由此提前五年开始了。由于此时康生仍未归国,运动的烈度并没有历史上那么高,而且国内两党还处于暂时的蜜月期,使得整风运动未受两党矛盾等其他因素影响,可以针对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前期一系列左倾错误,专心排除苏联多年以来的不良影响,进展也因此要快得多。等到苏联方面发现问题,于当年10月急急地将王明派回中国时,大局已定……整风运动之所以提前开始,一是因为胡卫东的出国之行使得赤色党可以真正自力更生,而不必再仰人鼻息。而人民军队不断增强的凝聚力和实力也令伟人有了更足的底气;二是因为中原局书记张浩突然建议中央给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等二十余人平反,重新做政治结论,推翻王明强加的不实罪名,从而引起了赤色党高层的激烈争论,太祖正好因势利导,将王明路线的不良影响一扫而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太祖的威望地位比历史上同期更为巩固,看不到东山再起希望的张国焘比历史上更早地叛变出逃,却因为此时两党关系比历史上38年时好得多、红军实力也强得多而被不敢与赤色党撕破脸皮的老蒋拒之门外,最终绝望地自杀……虽然张浩是整风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但他主持的中原边区整风却是最为温和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之前胡卫东打下的良好基础,中原边区一直都坚持太祖的正确路线,因此本就不必花多大气力整风;另一方面则也因为张浩其人确实大公无私,他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但更不会冤枉一个好人,这令胡卫东十分敬佩。其间还有一件喜事,张浩的妻子涂俊明在报纸上看到了有关十五军的报道后知道了张浩的下落,带着儿子千里迢迢赶到了洛阳,本来都以为对方已经牺牲的这对夫妻意外地团聚了,场景颇为感人……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自恃战争准备基本完成的日本军部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扩大对华侵略,而此时已无退路的老蒋终于息了妥协求和的念头,虽然出于某些小九九而没有正式对日宣战,但还是在庐山发表了抗战讲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注1:历史上是临死前才向中央提出的,这也是整风运动的导火索,这个时期赤色党的处境比历史上好得多,而张浩不但地位更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