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见过千户长。”到城外时,秦贵碰到了上农部落的千户书记董忠,对方立刻上前行礼。
“董忠……”秦贵低声喊道。
董忠一愣,对方没喊他的吐蕃名,喊的是汉名,这是何意?
“你这是要去做什么?”秦贵继续用官话问道。
董忠是千户书记,负责收税,也懂汉话。此时见秦贵的状态有些不对劲,转头看了眼四周后,这才松了口气,回道:“去部落里收豆子。节儿府有官来告,须得备足马料,以备不时之需。”
“收够就行,不要多送。”秦贵拍了拍他的肩膀,离去了。
第007章 时机与春社
秦贵抬头看了看碧蓝的天空,心情颇为不错。
行人部落,当然也种地,并不是纯粹的军户。
事实上打仗一般还轮不到他们,吐蕃人——准确说是吐蕃化的诸部——加起来好几万,极限征丁的状态下,怕不是可以拉出一万五千人以上。四部汉人加起来,也就能出丁三千余,还不是一个级别的。
行人部,在城西靠着大河的那一片,有四千多突地,种植稻麦、杂粮,饲养牲畜。
突,乃吐蕃的计量单位,一突便是十亩。吐蕃统治河陇之时,实行的是计口授田的政策,一口人便授一突地,与国朝计丁授田有些差别。
吐蕃官府来收税称为“纳突”,按户收税,除了收粮食外,还有油、布等物事,用驮、斗来计算,相当于国朝的户税。
吐蕃人同样也收地税,曰“地子”,一般用粮、豆来缴纳。
纳突、地子之外的杂捐亦有,如草料、柴禾、皮子等,与国朝大同小异。但总体而言,比起河陇百姓陷蕃前的税赋要沉重许多,生活很不容易。
如果缴纳不起税,一般会去寺庙贷款,利息并不低,其实是饮鸩止渴。
行人部四千多男女老幼,九成以上都是汉民。
之所以说是九成,是因为吐蕃帝国崩溃前,治下的民族太庞杂了。而且他们的作战模式,又是那种民族大迁徙的打法,即征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