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弄权。上位者多幸进小人,有才干之辈反倒被挤得几无容身之地。老夫身在河州,却一直关注着朝中局势,一有机会,便招揽一二人才过来。”萧遘说道:“放心,非溜须拍马之辈,没有点本事,老夫也看不上,定不会白费了粮米俸禄。”
邵树德笑道:“有萧相把关,自无问题。”
其实,都说王朝末年官僚系统烂到家了,可真的没人才了吗?为何新朝取代旧朝后,大量留用的旧朝官僚,却发挥出了比之前更高的水平、更高的效率处理政务呢?
或许不是他们水平的问题,还有其他多方面因素掣肘,让他们干不了事,或者不愿意干事。
萧遘,在朝中为相那会,虽然判三司,也干了不少实事,但更多时间似乎在与同僚搞政争。邵树德招揽他过来,其实并没有多关注萧遘本身的才干,而是看中了他的人脉关系网。但如今看来,到底是宰相,处理一个藩镇的内政还是手到擒来的。
陇右镇,不急着收取大量财货。现在将其投入生产,未来收获会更多。
这枚果实,还没到收割的时候,还需要萧遘和他的团队继续栽培。
第041章 风俗方再造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杜工部这首诗,道尽了河陇故土的辛酸。”凤林关下,一群文人士子正在饮酒聚会。
凤林关,国朝七下关之一,位于河州枹罕县西北境,本是凤林县旧地。但如今的凤林县,已搬到河州东南,由安乡县改名而来。
关北临大河,有凤林津渡口,西有唐述山(今积石山),东拒漓口,向为长安通安西驿道上的紧要隘口,亦是河州北上凉州的重要通路。
河渭安定以来,商旅渐多,百姓安定。
凤林关下,初只有数十编户之吐蕃,以种植青稞为业。文德元年,在萧遘的主持下,发京兆府昭应县八十六户百姓至此定居,垦荒放牧。同时也增设驿站,配驿将、驿卒十余人。又设津令一员,管理凤林津渡口。
在关西南的唐述谷中,亦有来自蓝田县的三十九户民家定居,种植小麦,饲养山羊。
唐述谷中还有一寺,名为唐述寺,亦拿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