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厂子的职工干部都不是坏事,你说呢?”
宋援朝怎么都没想到孙耀良居然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个想法实在是大胆。
他更想不到,孙耀良的想法和郑国元的想法不谋而合,两人全都盯上了优民厂,意图借着这次机会直接把优民厂揽于其下。
从经济角度来看,他们的思路没有任何问题,而在未来的十多年里,也就是国际饮料巨头大肆进入国内市场的时候,这些饮料巨头为了迅速占领国内市场,扩大产量,同样采取了大幅度大范围兼并地方企业的模式。
一家工厂从筹备到建立再到投产,这需要很长的时期,哪怕是一家普普通通的饮料厂同样也是如此。
可直接收购(兼并)同行企业就不一样了,因为厂房、设施、员工全都是现成的,拿来就可以使用,从而大大缩短了投产的时间,而且还能借着收购(兼并)的手段直接把对方的产品品牌包括市场全部归为己有。
这样的快速发展模式在国际上是非常常见的,而在我国国内未来的近二十年里也将面临这样的冲击。
孙耀良从经济角度来看问题理论上没错,可他恰恰忘记了两个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现有政策的问题和企业体制问题。
前者是目前政策并没有允许企业兼并的土壤,企业收购(兼并)在外资大肆进入后也是采取的所谓“合资”模式而已。而且外资和国内企业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自由度远不及外资,再加上上面还有一堆婆婆,他们能答应你这么干?
第二个方面就是企业体制了,孙耀良忘记了一分厂虽是宋援朝说了算,可关键在于一分厂是有上级企业的,这个上级企业就是南都厂。
宋援朝在南都厂仅仅只是一个副厂长,他并做不了南都的主,如果宋援朝是江大海的话,恐怕还有点可能,可他现在连顾平都不是,这样大事必须通过南都厂办会议才能决定,而且最终还得上报上级部门批准,其中的环节和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宋援朝根本就控制不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的确是一个好机会,但宋援朝却没把握做到,不过既然孙耀良提起来了,试试倒也无妨?
第462章 问路
销售公司有孙耀良管着,一切都已经走上了正规。
一分厂的生产是佘亮负责,佘亮这个副厂长干的非常称职,上上下下都服气他,把生产交给他宋援朝很是放心。
质检实验室这边负责人是陶桃,在目前国内还没实施标准化品控的情况下,一分厂这边在宋援朝的支持和实验室主任展林红的带领下,由陶桃直接负责并初步建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