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趣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杂趣书屋 > 无字史记(出版书) > 无字史记(出版书) 第6节

无字史记(出版书) 第6节

温最高的区域之一。根据黄土高原、河北、青海、内蒙古、辽宁地区的植物孢粉沉积情况,气候学家判断距今8500—7200年前这些地区的平均气温比今天高2~4c。之后的距今7200—6000年前是仰韶温暖期中稳定的暖湿阶段,各地气候普遍暖湿,季风降水波及全国,植被生长空前繁茂。

所谓地利,就是适宜农耕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和自治区,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千米,其上覆盖着厚达百米的黄土层,厚厚的黄土是最近两三百万年由西风吹来的。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断了东南季风深入内陆,中国西部以及中亚地区变得干旱,这些地区又恰好位于北半球的西风带,因此西风把细小的沙尘吹向东方,在今天黄土高原的位置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黄土高原。

黄土均匀、细小、松散、易碎,有机质含量高,并有良好的保水性,具备“自我加肥”的性能,这片高原对最初的一批华夏农民来说真是一块宝地。最开始的农耕是刀耕火种模式,农民开垦出一块地,耕种一年后休耕,换另外的地块种植,否则土地肥力会下降,土质会变差。而黄土高原的土壤只要保持好水土,就不存在肥力下降的麻烦。而且在仰韶温暖期开始的时候,气温比今天高,当时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很优越,大量植被覆盖地表,水土流失并不严重,非常适合黍、粟、菽这些旱地作物的连续种植。

所谓人和,就是我们的祖先以自己的智慧对工具的革新、对各种野生品种的驯化。前面我们已经领略了他们对于植物与动物资源的驯化,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以传统的石斧砍伐树木,用石铲松整土地,使用石镰收割野生和驯化的农作物,使用石磨盘、石磨棒把采集的果实和收获的籽粒磨碎。这些工具是沿用自渔猎采集时代的用具。为了适应农耕的需要,他们对石器进行改进,比如制作出椭圆形的斧以及穿孔斧、穿孔铲等复合式农具。他们还发明了新的挖土工具—耒耜。耒耜由采集时代挖掘植物根茎的尖木棍发展而来,后来发展成类似铲子的模样,是中国古代最流行的农业生产工具,在青铜时代到来之前,一直是华夏远古农民的重要工具。

天时地利人和,仰韶温暖期的各处遗址出土的大量粮窖告诉我们,祖先们的粮食越收越多了。他们不再像渔猎采集时代那样四处游走寻找食物,而是能够长久地定居,守住自己的一方水土惬意生活了。相对于渔猎采集时代,中华大地上的人口出现了爆炸式增长。

学者曾经估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4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发sao被干透的美人们【NPH 高H】 每天都在挨cao中醒来(futa) 赵旭李晴晴 女神的上门豪婿 豪婿韩三千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