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如果再创造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就业岗位,其实社会的总供给,并不受其影响,反而是社会的总需求更重要——所有失业的人员,消费力不能够下降,否则很可能在经济上构成恶性循环:即就业岗位减少,于是失业增加,于是社会消费降低,于是企业经营收入下降,于是企业裁员,于是失业进一步增加。反过来,不管社会总需求有多少,现在都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建构足够的总供给,完全满足总需求。
本来社会主义就要为每一个底层人民找出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看得很清楚——中国最好的策略,就是把失业这很大的一部分人养起来,既不会影响总的生产力,也能保证社会的总消费力不会下降。而养这些人呢,其实并没有想象中过多的损耗——本来中国的生产力系统,就足够提供满足所有人的物质生产,无非是多生产了一些,消耗了一些原材料而已。
这他娘的不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吗?换了资本主义国家,当然做不到,只会发生类似1929大萧条那样的经济危机,资本家不赚钱,会把牛奶倒进河里,也不会分给快饿死的底层民众,因为剩余价值属于他个人。但在中国不一样嘛,国家代表人民,占据了大部分的剩余价值,失业的人员,作为“大国股东”,享有这个庞大剩余价值的份额,所以国家用剩余价值,把他们养起来,不是最正常的吗?这是社会主义的法理。
所以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养起他们,而是不能把民众养成了“机器的宠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废人,必须让他们有积极的追求,是积极向上的人生和精神状态,做有意义的事情,付出有意义的努力,而不是混吃混喝、浑浑噩噩的社会米虫。
否则,继续工作的那一部分人,当然也会有很大的意见——老子辛辛苦苦工作,发明创造,虽然相比那些废人,多赚了一些物质和精神奖励,但还是不公平啊,100%都是我们劳动所得,为什么还是要大部分都分出去呢?那些废人为我们,又做了什么呢?
所以还是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民创造”,这里的创业、创新、创造并不一定是科学的发明创造,或者是经济企业的经营成功,而是全民的努力,向各个方向,创造有意义而不一定有价值的人类发展,这样一个繁盛的全面成长的体系,才能是一个gc主义的社会。
资本主义有两个主要矛盾:一个是生产力与需求之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