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88节
至于干部群体,解放初的那一段时间,确实有奉献的精神层次,是最高峰,是未来再也没能达到的高度。不过在文革后,是堕落最厉害的一个阶段,大概是因为理想幻灭吧。这个阶段的干部群体的操守,恐怕还比不上后来“饱受资本主义熏陶”、在市场经济下成长起来的新干部群体,至少后者还学着资本主义,大致遵循法律规则。整体就是一个“高-低-平”的阻尼震荡收敛走势。
完全符合gc主义意识形态的国民,恐怕只能在物质上实现了gc主义需求的前提下,一代代地培养接近那个理想的目标——当他们发现在新的物质条件下,“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和理想之后,逐步合规,这就是让时间的力量,使得具备了物质支撑的gc主义理想、信仰和思想行为,变得“习以为常”,属于‘社会公德’,而不是依靠所谓个人的高度自觉性。
从来不能指望什么“人人思想觉悟高”,觉悟高哪来的?必然是一个社会习以为常,而不是非常稀罕的人性闪光。后者只有在极端的环境下,例如暴力革命这样的环境下,才能批量地出现,就像是建国前和初年的情况。但越到后来,这种个人超越时代的人性闪光,就越稀罕。
赵云腾又组织了一下语言,把原时空的现象,描述成一种与中国现状对比的假象,向彭国丰说明了自己的上述想法。
彭国丰不由得叹息,他说道:“人性是实现gc主义最大的挑战。在我们的现实中,我就发现过一种有趣的现象。”
“小富人中最成功的群体,例如那些成功民企的大老板,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个最抵触最仇视gc主义的群体,结果与他们其中的一些人沟通,他们还真不反对实现gc主义的未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他们自己现在攫取财富,做得再成功,若是没有共产主义,可能5代甚至10代人的富足生活,可以保障。但是10代之后呢?真的只要家族后代,出现一个或者几个能力不够强的,就有可能败落掉之前多少辈的积累,而且自己担惊受怕也没有用。”
“但要是真的实现了共产主义呢?首先自己做贡献的所得,都可以放心大胆的享受,不必再担心子孙后代的人生,起点都一样,都是一个今天自己无法比拟的高起点。想要有什么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