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每天要走好几里路去镇上上学,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咱们得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苏峰点了点头,继续道:“建学校是个大工程,需要周密的计划和充足的资金。我觉得我们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学校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二是筹集资金,这可能需要我们动员全村的力量,同时寻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三是考虑师资力量,确保学校建成后能有优秀的教师团队来教学。”
苏长林赞同地点了点头,“你说得没错,这些都是关键。关于规划和设计,我们可以请专业的团队来做,确保学校既实用又美观。资金方面,我想可以先从村里的集体收入中划拨一部分作为启动资金,然后再通过募捐、申请政府补助等方式筹集更多资金。至于师资力量,我们可以和镇上的学校合作,邀请他们派遣优秀的教师来支教,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自己的教师。”
苏峰听了苏长林的提议,觉得十分可行。“长林叔,您的想法很周全。我觉得我们还可以利用我们药材加工厂的影响力,发起一场公益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关注我们村子的教育问题,为我们的学校建设贡献力量。”
苏长林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咱们药材加工厂现在也算是小有名气了,利用这个平台来宣传我们的学校建设项目,一定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两人越聊越投机,很快就制定出了一个初步的建设计划。他们决定先成立一个学校建设筹备小组,由苏长林担任组长,苏峰则负责协调资金和物资。同时,他们还将邀请村里的长者、教师以及家长代表参与进来,共同为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苏峰和苏长林带领着筹备小组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他们走访了多家设计公司,最终选定了一家有着丰富教育建筑设计经验的团队来负责学校的规划和设计。同时,他们也积极联系政府和教育部门,争取到了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在筹集资金方面,苏峰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发起了一场名为“知识之光”的公益活动。他通过社交媒体、企业合作等多种渠道宣传学校的建设项目,吸引了众多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关注和支持。许多热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为学校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学校的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