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锐评别人的人, 终归会被别人锐评”!
苏轼对后世那些关于自己的各类点评一无所知, 他还让霍善以后去随园玩耍时记得给他们讲讲有什么新鲜见闻。
霍善本来就是喜欢分享的性格,听到苏轼的嘱托后二话不说直接答应下来。
第二天苏轼还有点手痒,坚强地负伤下厨,一定要试试传说中的粉蒸肉到底是什么滋味, 这听起来就很适合他这样的伤患吃了补补身子, 大不了他吃的那碗少放点酱料就是了!
霍善拿到《随园食单》本来就盼着尝新菜, 听苏轼要下厨后自是高兴不已,屁颠屁颠跟在苏轼身后问:“你昨晚才拿到书, 今天就会做了吗?”
苏轼道:“这书字数又不多,我一下子就看完了。”
看完了,自然也就记住了。再凭借他连没肉的羊脊骨都能煮成“羊蝎子”的美食天赋技能,从袁枚那粗略的描述里摸索出具体做法一点都不难。
要不怎么袁枚说苏轼天赋高呢,他就是让他爹出去跟王安石抬杠说“谁家儿子读书要读两遍”的过目不忘天才。
霍善自己也是个记性好的,听苏轼这么说觉得没什么不对。他照着自己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积极地在边上帮忙洗白菜叶子,一点都没有仆从如云的小侯爷派头。
苏轼瞧见他那模样,笑着说道:“我家有个孙儿应当也会洗菜叶子了。”
霍善听他说“应当”,不由问道:“你孙儿不在你身边吗?”
苏轼道:“我要去的是最偏远荒僻的儋州,哪能带他们一起去受苦。要不是他们非说要让人跟着,我连苏过都不带。”
苏过就是他三儿子,今年才二十多岁,身强力壮,被其他人推选为代表跟过来照顾他这个老父亲。
苏轼说着说着,就察觉一道视线正幽幽地盯着他看。
他低下头一瞧,对上了霍善那双乌湛湛的瞳眸。
那里头分明写着“你连自家儿孙都不愿意带居然想骗我过去受苦受难”。
真是个坏心的大人!
苏轼解释道:“我刚过去还是可以住几天官署的,总不至于让你小子过去后没地方落脚。”他边炒米粉边和霍善分析,“再说了,我骗你过去做什么?难不成把你骗去当储备粮?”
霍善听后勉勉强强信了他的话,实在不行,他还可以直接回来!
他哼哼两声,把洗好的菜叶子摆在旁边,凑在边上看苏轼炒米。
粉蒸肉用的米粉其实是把炒得微黄的米磨成粉。
苏轼还给霍善介绍道:“以后有机会给你做别的米粉,类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