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必胜!”
大家这才把目光收了回去。
正在比赛的孟正知不知道这个辩题不好辩?他知道。无论是放眼历史,还是着眼今天,很多领域中的传奇式精英人物都不止有一项专业技能。但既然抽到了这个辩题,那么他们就必须要在接下去的时间里为了这个辩题而战斗。
他们在赛前的讨论中已经有了充分的讨论。
尽管沈独清自从读大学后就没有参加过辩论赛了,但他和孟正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得久了,就会不知不觉被对方影响。孟正从沈独清身上学到很多。
比如说,在赛前讨论中,国大代表团已经逐渐形成了以孟正为核心的讨论方式,而孟正会先和战友们一起明确己方的辩论核心,确定己方的思想绝对不会被对手带偏后,在剩下的时间里,他会不断站在对手的立场上朝队友们抛出问题。而这原本是沈独清最擅长的,他才是团队中最擅长模拟对手思维的人。
因为孟正的思维极其缜密,他往往能直击到对方辩论中最关键的点。
微笑杀手这个称呼其实并不是很精准,孟正明明是微笑猎人。他和他的队友们喜欢在赛前讨论中解析对方辩友可能会给出的套路,并打算设置反套路。
“就刘剑刚刚说的那番话,看似把正方逼入了死胡同。但如果正方对专才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呢?”电视机前的沈独清对刘剑几人如此说,他却不知道,他说这话时的样子能和半个小时前和队友讨论时的孟正重合,“什么是通才?什么是专才?专才就是只擅长一个学科的人才,通才是擅长两个及两个以上学科的人才。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人很擅长英语,同时也很擅长汉语,那他应该算是通才吧?我偏要说他是中英翻译界的专才。你们觉得我说得对不对?”
刘剑和顾晶淼点了点头。袁方和沈非浊一脸崇拜地看着沈独清。
“既然我是对的,我就可以反驳刘剑了。你说诺奖中有很多成果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这证明了通才更吃得开,我偏要说,正是获奖者专精于一个方向研究,他们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十九世纪末,物理学对电子、放射性、x射线的发现使得科学研究进入微观领域,在这样的基础上,细胞分子生物学应运而生,之后的诺贝尔医学奖多与这方面有关。刘剑说这是学科交叉,所以获奖者是通才。”沈独清继续说,“但其实获奖者就是细胞分子生物学的专才!”
“逻辑不严谨。”顾晶淼一边鼓掌,一边发出质疑,“对方可以就这个到底是专才还是通才和你扯皮,让比赛进入垃圾时间。你必要有个强有力的反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