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独清继续说:“游泳二字在古文中是两个意思。游,浮行于水;泳,潜行于水。但我们现代人都知道,我们平时说的游泳就是指在水里游动。如果对方辩友真认为细胞分子生物学应该要被分成细胞学和分子学两个学科,那么按照他们的意思,游泳健将还是个通才了,因为他既擅长游,又擅长泳?”
袁方“哇哦”了一声,除了鼓掌无话可说。
沈独清的这一番话中也不是就没有漏洞了。毕竟他说的这些话都是在大赛主席公布辩题后的短短两分钟之内组织起来的,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是在辩论赛中,只要你能用自己的逻辑乱了对方的逻辑,乱了对方的节奏,你就赢了。
说着话,电视里主席已经说完了开场白,两支比赛队伍也分别做完了自我介绍。主席宣布比赛正式开始。沈独清立刻闭嘴不说话了,专注地看着比赛。
大家的注意力也都集中在了电视上。因为本届比赛在国外举行,现场并没有几个国大的应援粉,倒是看到后排有观众举着支持新亚大学辩论队的牌子。
沈非浊举着自制的小横幅,在电视机前用力挥了两下,是个非常专业的孟正应援粉了。
孟正所在的国大代表队非常擅长打防守反击战。所谓防守反击,就是先防守,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牢牢占据己方的制高点,然后再向对手出击。在这场比赛中,他们的制高点有两个,一是现代教育的分科模式,二是精力有限论。
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手段,而大家求学时,在高中就面临文理分科,考上大学后分得更细了,说明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专才。与此同时,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样样精最后只会导致样样不精,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不利。
不管反方抛出多少综合性人才的例子,正方都咬死了这两点。
电视机前的众人都被带进了那种紧张的氛围中。
孟正在自由辩中微笑着向对方提出疑问:“请问对方辩友,一位优秀的中英翻译专才,他既擅长英语,也擅长汉语,按照你们的逻辑这就是通才了?但精通两门语言本来就是成为翻译的必要条件,请对方辩友不要偷换概念……”
电视机前的刘剑、袁方都像是见了鬼一样地看一眼电视,又回过头来看着沈独清,看一眼电视,又回过头来看着沈独清,脑袋摇得就像是电风扇一样。
这两人太默契了吧!
从孟正拿到辩题到他参加比赛,他的通讯工具都被收上去了,肯定没有和沈独清联系过。而且孟正现在身处邻国,沈独清在国内。结果他们竟然思维相通到这个程度。要是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