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祖的敬意是实打实的。
李筠自后唐参军以来,屡立战功,却一直未实现建节开府的夙愿。
直到李筠效命于大周太祖郭威账下,颇立功勋,遂为郭威信重。
之后他随郭威起事入东京,在郭威黄袍加身后,论功行赏,李筠方才得以建节开府,一展抱负。
大周建国后,李筠先后任义成军节度使(滑州)、彰德军节度使(相州),皆属要地。
之后又因为昭义军临近北汉,控扼河洛,俯视河北,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李筠奉命接替常思,移镇昭义军。
在大周朝廷对李筠屡加恩典后,他俨然成为了河东方面的重帅,因此李筠对于大周太祖如此恭敬,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而李筠同样也不负大周两代君主的厚望,除了世宗初登大宝的显德元年,护军穆令均贪功冒进损兵折将外,李筠部署袭扰北汉,屡有所得,颇立功勋。
今年四月初,昭义军行军司马范守图再入河东界,降其二寨。
因此此次衙参恰逢其会,倒也算是一次小型的军事会议。
拜祭完太祖和节度使麾节后,李筠率领众人来到了节度使府二堂的议事大厅。
他大马金刀地坐在正中交椅上,而昭义军文武僚属则分坐两侧。
节度判官孙孚负责主持衙日会议,他率先开口道:“东京邸报言,淮南捷报,三月下旬寿州守将刘仁瞻病重,其部下献城投降,寿州已经告破。”
听闻孙孚此言,顿时大厅内人声喧哗。
之前厅内诸人也只是听到小道消息“官家已破寿州城”,如今传闻坐实,潞州文武僚属交头接耳,笑语喧哗,皆是振奋不已。
毕竟天下纷争已久,人心思定,而大周愈发兵强马壮,或许戡平这乱世的壮举就应证在这大周身上。
而坐在郭周这艘大船上的文武将臣,怎能不兴奋,身处强盛的大周,其必将大有可为。
五代后期东京朝廷掌控力已经越来越大,流官移镇盛行,藩镇已经很难再形成地方势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