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不够暖和。”
薛映点头答应他,两人携手回去用膳。
第45章
午间用膳之时,薛映挑着书上有意思的故事讲了两件,又和温承聊了下几百年前客商做生意与如今有何区别。
“只是上面还有蛮多字迹认不出来的,理解出的意思可能有偏差。”薛映可惜道。
温承闻言道:“可以送去给四夷馆那边的人瞧瞧,看看他们有没有人认得出来。”
“对哦,险些把他们忘了。”薛映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法子,那里面颇多会好几种语言文字的老前辈,请教他们要比自己一人查证快多了。他想着回头将不认得的字临摹出来,差人送去瞧瞧都是什么意思。
一顿饭吃完之后,薛映刚要放下筷子,忽而想起一事,手顿在了半空中。
“怎么了?”温承问道。
“我刚想起来,那上面还有几个不太好的故事,我有点担心,我看这个对小孩子来说会不会不好?”薛映想起先前嬷嬷们同他说过,怀孕之时有诸多讲究,譬如“目不视恶色,耳不闻恶声”,若是有了违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性。
“那些话原本做不得准,不必太过忧心。”温承安慰道,“若这几句话都是真的,这些时日观先贤之语,对孩子裨益更多。”
薛映答应着,略活动了会儿,又开始睡午觉。歇过晌午之后,看起来不如往日精神,似乎仍有点萎靡。
温承见状便道:“下午先不急着看书,叫几个会弹唱的伶人过来,弹些安神的曲子来听听。”
快要到年下了,王府的戏班子在排演一些新戏。哪怕王府的主子们都不甚喜欢听戏,他们也一刻没闲着,天天演练着,一听到有吩咐,立时抬着箱子过来。
为了坐着更舒服些,索性让人抬了屏风在中间,只让伶人站在屏风后面,两边都看不到彼此。薛映侧过头,半靠在温承的肩膀上,十分随意。
伶人在后面弹奏着,多是一些柔婉小调,譬如《采莲回》、《春波绿》等,不少是他和温承在戏楼里听过的曲调。除此之外,亦有一些新鲜曲子,说是江南一带的乐师新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