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聚金银,俱刳木成鞘,运至新津江口’。
三是藏宝于青神江底,据《听雨楼随笔》,‘青神江底沉贼镪,谁贼之镪张献忠。’镪就是金银的意思。”
赵尔丰又问道:“那旱藏地点呢?”
渡边道:“一是藏宝于雅州府芦山县。据天全县志记载,土司高跻泰得到密报,张献忠派部将李国杰到芦山秘密藏宝。
二是藏宝于峨眉山普贤峰,据王夫之著《永历实录》,“张献忠辇金银至峨眉山,瘗之普贤峰顶。”
渡边讲到这里,抿一口茶,停下来再也不讲了。他想不能把秘密全都泄露了,因为他有自己的打算,要留一些让日本考古队去私自挖掘。
赵尔丰又追问:“还有藏宝地点吗?”
渡边推脱道:“其余的还在考察之中,待确定了,再向总督大人汇报。”
赵尔丰一下子知道了五处藏宝地点,已经心满意足了。他想只要能挖出一半来,我就能扩军二十万,到那时候……,他不敢再想下去。
赵尔丰对渡边交代道:“张献忠的藏宝地点有多处,但是也只能一个个地挖出来呀。现在锦江里已挖出了石牛和石鼓,还是先挖锦江的‘锢金’吧。”
渡边道:“据我深入分析,用石牛和石鼓做记号,这是张献忠使的障眼法。目的是把世人的目光集中到九眼桥下面的江段,而实际上把金银埋到别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九眼桥到望江楼地段很热闹,每天人来人往,大西军怎么能做到秘密藏宝呢?”
赵尔丰觉得渡边分析得很透彻,确实张献忠不太可能在闹市区藏宝。
那他会藏到哪里呢?赵尔丰想到了张献忠的水军在锦江的出水口与杨展大战,被大火烧毁了数百船只,可能会沉没不少金银财宝。
他问道:“渡边教授,史料中说的锦江藏宝,是否就是被杨展烧毁的张献忠船只里的沉银?”
渡边摇头道:“清嘉庆五年刻本《眉州属志》里记载,张献忠‘率兵数十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
因此据文史记载,张献忠装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