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只能当做前期过度。等韶远县的造纸作坊起来,全换上咱们自行生产的纸。”
林师爷没接话,他在书案另一头整理记录,趁着记忆还在,将速记整理成书面报告。
蒋秋和张榕随江无眠一起挑选造纸作坊地址,一定要选在有甜柘的地方,毕竟纸张原料之一就是甘蔗渣滓。
“韶远县内,有两个村是甜柘产地,西南角的平潮寨和金苗寨。”江无眠指了指这两个寨子,它们位于胡征进山的必经路上。
过了寨子,就是山中各族的地盘。
从它们的形式和命名方式上都能看出,这和山中人有所联系,处理不好就会爆发冲突,故而江无眠才说,等普及知识的进程走到中期,他们才能用上本地产的纸张。
宁可平缓慢一点过度,不能以武力方式强行镇压。
张榕看了看林师爷,眼前一亮,“大人,咱们的肥料教学班即将轮到两个寨子,届时不如再同人商议?”
因为铺设了水泥路,来往之间节省不少时间,肥料教学计划也比预计的进度快多了,眼下还有三个村就能完成,其中包含两个寨子。
江无眠想了想道:“甜柘榨汁,渣滓一般用作肥料。试着问问他们寨子是否利用甜柘渣滓做过复合肥,产量如何。”
在江无眠稳定推进知识普及计划时,来自江南道的漕运船已快到了南康府。
风平浪静行船难,波涛如怒命难保。最好时候莫过于天朗气清微风和煦,正如此时此刻。
江上的漕运船正在稳步前行,立在甲板上的船家正与顺路搭船的谢砚行闲聊。
船家是谢砚行不省心的儿子谢霄找来的熟人,谢砚行正要去岭南道,与船家正好顺路,于是两人凑到一条船上去。
聊的不是别的地方,正是谢砚行南下的终点,南康府。
“南康府的香料和鱼是一绝,不少老爷用的都是这儿的香料。”船家叹了口气,“不过乱了一场,香料也没多少了,贵得要命喽。”
谢砚行认真听着,时不时搭话,“有香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