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监去读书。
国子监的生员们论起年纪其实颇有些参差不齐,上至五十多岁的孙子都可能有了的人下至十来岁的天才少年都有,沈碧成这个年纪在其中也不算是打眼。
因着科举失利的缘故沈碧成本也十分沮丧,但是后来见到就算是国子监里也这么多混日子等着授官的前辈,他也是奇异地生出了几分放松之感,开始不那么逼着自己苦读而是渐渐开始出门和同窗或者是同乡交际。
遇见了这西洋的商队也是意外,不过沈碧成出身沈家这种家庭对着海商之事或者说是西洋的了解胜过了许多人,就是京中一些高门勋贵家的公子其实说不得都没有沈碧成对于这些事儿清楚。
沈碧成这个人更妙的是他会说一些西洋话,他和那些所谓的“商人”聊了聊之后,写出了那首诗可算是真情实感,所以这诗才叫晏城众人传颂了这么久以至于又被传入了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