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臣皆知承平乃自谦之言,承平虽到府中历练不过一年,可前至守城杀敌、后至运粮调度,到今日一番陈词,皆显其才能之高,可也正因如此,他去京都才叫人安心。
眼看诸臣皆赞同,郡公沉思片刻,叹道:“难为你了……我这边叫人继续打探其他各州是否奉召,承盛,你替承平打点下去京都的东西……”郡公看看承平,欲言又止。
承平道:“父亲不必为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承平有幸游学心里很是珍惜,只是不能尽孝,还请您与母亲多多保重。承平还有一事,想请父亲答应……”
知子莫若父,郡公有些犹豫,却还是道:“若是儿女情长,等你回来再说不迟。”
赵将军失望无比,承平也没料父亲态度如此坚决,只好道:“孙先生乃承平老师,既来平阳,承平想前去拜见。”
郡公自然同意。此事便暂且定下,诸人又商讨了赴京诸事,这才各自离开。常辉被郡公留下继续商议他事,末了常辉道:“三公子远赴京都,身边也需要个合心意的人照顾,赵小君机敏多智、又有一身武艺,更难得他二人彼此倾心,同去京都可以相互照应,郡公何不成全了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