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后来江山易主她为帝王写过不少诗,时限为立忠君爱国之思将那些诗一同隐入埃灰,李冶还是死在了帝王借无节慰己松的举动之下,李季兰曾诗才豪气曾抱国有策可她从一开始就明白他们要的不是她,而是一种为情所困为他为活的生物。
母亲不后悔,她借他们的花开自己的果借他之怒敲响大唐哀钟,她只是恨,恨他们明称她为诗豪暗只留她伪情骗己之诗,恨他们因为害怕因为胆怯杀了她灭了后世女子本该看到的她,恨自己明明一开始便知世事无救却还是因为贪欢心焰毁了李季兰这个名字。
隐诗:
流言与女男大防的背后是她深知大唐无救的其类感伤,母亲一开始便知道他们的眼睛是人织而盲的,他们的手总是团结地握在一处掩于一态却还是在一声声‘诗豪’里忘了他们的龌龊。
一卷诗集为何只剩盲情捉瞎之作,一声诗豪为何化作放荡无亲之女只有人心讲得清楚,时限说要将我们灵散时,我们只有过不甘挣扎却似乎从被写下那一刻便终将被人遗忘,我们的不甘挣扎就成了坐实母亲放荡无亲的铁证,我们愈想留下李季兰便愈是以才色待人以交他待已。
我们之中诗龄最长的那一位是母亲去道观的第一年写下的:观中神像与高堂官员一般皆是被人放置脏血乱势的二次容器,观上青天与堂上所坐相同都是一派清明镇云不翻之象,观下黎民与堂中民众一样既无足轻重又亲自缔造,浩如世间微如小观一律既繁华火众又清冷如峰。那位诗灵随着母亲走过了玉贞交情贞元诏命安史之乱,它一步步看着母亲从淡静处世自得世乐到默哀情死世灰覆命,它说:“很多次我都想提醒她世清道律,可不知从何时起瞧着她造了一场又一场梦,十一岁的李季兰不懂世动沾身却总能怜惜怜己自梦之境的不是吗?”
诗龄最短的那一位是为朱泚而写的,一个弃城而逃道人叛国的帝王与造反迫民以命相赌的乱贼,对母亲来说他们的区别不过是前者给大唐造了一场玉缕华梦后者让自己梦了一次绮丽半满,它记下的是:伪才苍颜之年又得见天命呼引,引之龙子竟知自身微名,可惜我于前朝修书早已无才无感竟不知如何赞得新皇,可叹民经安史一乱已是灰心待唐新皇定可安民再盛。它消情前只问了时限一句话:“同刺己饰君之作为何思命可留流显存?”时限回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