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趣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杂趣书屋 > 无字史记(出版书) > 无字史记(出版书) 第5节

无字史记(出版书) 第5节

一个与角蛋白合成有关。角蛋白是一种纤维状的蛋白,构成我们的毛发、皮肤角质层和指甲。现代智人刚走出非洲时,头发可能是卷曲的。今天的欧亚人群中有些人拥有一头垂顺秀发,就是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带来的。

此外,还有一个涉及皮肤色素合成的基因也来自尼安德特人,使欧亚人群肤色变浅,与自己的非洲同类不一样了。较浅的肤色在高纬度地区是一大生存优势,因为在阳光不太充足的条件下,较浅的肤色合成维生素d的效率更高,而缺乏维生素d,人易得佝偻病和软骨病。

古人类之间的杂交只是个别行为,并没有大规模地发生。跨越人种的杂交行为,可能也就发生过寥寥数次。但是获得了其他古人类基因的个体很幸运地拥有了明显的生存优势,所以这些基因在人群中逐代扩散开来,以至今天生活在欧亚大陆上的现代人,都或多或少拥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不过,并非来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都是有益的。我们从尼安德特人那里获得的几个基因,会让我们更容易患某些疾病,其中包括ii型糖尿病、红斑狼疮和克罗恩病(一种慢性肠炎)。此外,科学家还猜测,来自尼安德特人的某些基因可能会导致生育障碍。所以,在现代人的x染色体上,几乎没有来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第三章 北粟南稻——华夏农民的田园晨曲

中华大地上响起的第一首器乐曲,可能是小小的骨笛发出的。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几十支距今9000—7800年前截取丹顶鹤的翅骨制成的骨笛破土而出。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乐器。

贾湖骨笛一般长20多厘米,直径约1.1厘米,圆形钻孔都分布在同一侧,一般为7孔。个别笛子的主音孔旁还钻有小孔,这可能是古人的调音孔,骨笛开孔后先要试音,如果音律不谐,再开小孔做微调。可见当时古人的声律技巧已经非常精湛。

在远古时代,物质条件低下的古人们哪里来的闲情逸致吹奏音乐呢?

答案是:他们把野草变成了佳肴,把野兽变成了家畜,他们是中华大地上的第一批农民,他们开启了中华大地上的“农业革命”。

粟和黍:北方祖先的社稷江山

“仓廪实而知礼节”,只有吃饱了肚子,人们才会注重社会礼仪,注重文化与艺术,贾湖的骨笛才会被制造出来,然后被人们吹奏。

在农业产生之前,古人获得食物的方式就是渔猎和采集。农耕其实是很辛苦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考虑到农业诞生之初农作物产量很低的事实,田间劳动就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4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发sao被干透的美人们【NPH 高H】 每天都在挨cao中醒来(futa) 赵旭李晴晴 女神的上门豪婿 豪婿韩三千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