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趣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杂趣书屋 > 无字史记(出版书) > 无字史记(出版书) 第13节

无字史记(出版书) 第13节

权的并非族群的生物基因,而是他们的文化基因。生物基因混杂的群体拥有近似的文化认同,从而构建了文化共同体—部族或宗族、政权或国家。他们之间的协调与竞争,已经不再只是生物基因的交流,而是文化基因的交流与碰撞。

在第四祖先层的早期,由于草原带西部接触一些重要技术的时间略早,率先崛起,因此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的流动、传输有自西向东的趋势。一旦东亚地区吸收了来自西方的文化元素,整合了内部之后,趋势就发生了逆转,以中原的秦汉王朝和东方草原的匈奴为代表的东亚古代帝国力量又开始自东向西扩张,把东亚人群的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输入了西北地区。

与此同时,北方地区的汉人群体及其他区域性的群体如南岛语系族群的祖先人群,以庞大的农业人口优势向四周扩散,尤其是向南方地区挺进,把本群体的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撒向南国,撒向东亚和东南亚的岛屿,甚至跨海扬帆至星辰之下的大洋深处。

以上便是对积累于历史长河中的祖先层序的粗线条回顾,是各个领域的学者们从祖先以及动植物基因中读出的“无字史记”的内容梗概。翻阅由基因写就的这本无字史记,中华大地上祖先的迁徙史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我们这些后人能够从这本天成之作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首先,我们不是东亚细亚的孤儿,我们的祖先、我们的文明都是交融的产物。

虽然仍有部分学者坚持中国人祖先的本土起源或曰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坚持中华文明的单纯的本土起源,但通过古代各个人群的基因比较,以及动植物基因的研究可以推断,中国人的祖先最初来自非洲,然后四面八方各个古代人群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人;中华文明既是我们的祖先立足东亚沃土辛勤耕耘、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大量外界的物产、技术乃至各种思想输入东亚,落地生根结出的硕果。那些我们现代人所熟知的大洲之间的边界、国家之间的边界,都是迟至几百年以来的近代逐渐定型的人为界线,并不存在于古代人群迁徙的路途上。古代人群并不会用近代、现代的界线“画地为牢”,限制他们的基因交流和文化交流。

其次,基因趋于天下大同,文化迈向美美与共。

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是决定古代各个人群基因交流的关键因素。直立人时代人口稀少,部落规模也很小,很多部落会在自然环境波动中自生自灭,他们比周围的灵长类如猩猩、猴子群体强不了太多。因此,远距离的基因交流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散落在大陆各个角落的直立人大体上独立进化。认为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发sao被干透的美人们【NPH 高H】 每天都在挨cao中醒来(futa) 赵旭李晴晴 女神的上门豪婿 豪婿韩三千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