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大洲的直立人会迈着同样的进化步伐变成相同的现代智人的观点,不太可能是事实。
当现代智人走出非洲向全世界扩张时,人口数量比直立人时代明显更多了,迁徙能力卓越的智人一路上甚至与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进行杂交,更不用说现代智人不同群体间的杂交了。当农耕传播时代来临时,相比之前的狩猎采集时代,人口数量有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加。不同族群间的基因交流更为频繁,昔日因人烟稀少而相对独立进化的各个人群,此时彼此交换着自己的基因型,于是不同人群之间在基因型上逐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假以时日,全世界的人类在基因上将趋于天下大同。虽然人群与人群之间仍然会有分野,但这种分野主要是各自文化基因的差异,而非生物基因的差别。
最后,基因属于生命科学,祖先属于文化情感,在认识祖先与自我的路途上,理智与情感都是需要的。
科学是理性、理智的,不论人们愿意接受也好,不愿意接受也罢,科学用证据说话,揭示出祖先的秘史。没有科学成果的支撑,我们连自己的祖先是谁都搞不清楚。对祖先最大的不敬,莫过于认错了自己的祖先是谁,所拜非本尊。要清楚地知晓我们的直系祖先是谁,生命科学是最重要的工具,那隐藏在细胞中的肉眼不可见的基因上,镌刻着祖先的生命信息,那些信息把我们与祖先之间的血脉真正联系了起来。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尊敬祖先的人群,商周的甲骨文中包括大量祭祀祖先的内容。可以想见,在商周之前的很长时间里,中华大地上的人们就已经建立起了对于祖先的尊崇意识和祭拜仪式。这既是古人面对危险重重的外界提高族群凝聚力的有效方式,也是给身处凡世间的自我一个确定性的“锚”,能够让渺小的个体知晓自己在历史时空长河中所处的位置,获得自己作为个体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中国乃至东亚文明圈悠久的祖先崇拜传统,源自古老的农耕聚落结构,是中国人独特的重要文化基因,区别于欧美古代文明圈流行的宗教传统。时至今日,对祖先的尊崇乃至祭拜,仍然是很多中国人重要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人们生活与生命中难以割舍的精神园地。
面对祖先,我们接受基因证据,我们也珍视精神传统。
但是,我们应该反对任何以基因之名打造的民族主义和民族歧视,那些论调并没有科学依据。
所有的地球人都是现代智人,有着14万年前的共同祖母—线粒体夏娃,有着6万年前的共同祖父—y染色体亚当。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所有人的共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